栏目导航
漯河源汇区:从治水到管水开启乡村生态振兴的新篇章
在河南省漯河市,源汇区的生态环境局分局内热闹非凡,锣鼓声声,喜庆的气氛洋溢着整个院落。李岗村、西刘村和东王村的干部及群众代表齐聚一堂,向源汇分局的领导献上三面写有“生态环境得整治百姓生活添舒适”的锦旗,表达他们对分局在治水工作方面的高度认可和深切感谢。这些承载着民意的锦旗不仅是对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褒奖,更是源汇区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有力证据。
水是乡村美丽的基石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为了有效解决源汇区农村水环境存在的明显问题,源汇分局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视为重要民生实事,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展开。实施“治水”与“管水”相结合的理念以确保可持续发展,源汇分局高效地实施了一系列措施,从根源上治理农村水体污染。具体措施包括控源截污、清淤疏浚、水系连通、岸坡整治和生态修复,让一幅水清岸绿的新画卷在源汇区徐徐展开。
随着“黑臭在水里、问题在岸上”的治理方针在源汇分局深入落实,该局工作人员深入各个村庄当地考验查证、走访调研,考虑各村的地理情况,量身定做具体整治方案,绘制科学合理的管网设计图。为坚决执行控源截污工程,分局在多个村庄建立了污水收集管道。例如,李岗村的污水通过管道并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,而东王村和西刘村则采用了先进的泵站技术,利用污水泵提升系统将污水输送至五台山路的市政污水管道,从源头上切断外部的污染源头,有很大效果预防了治理后清澈的水体再次污染。
清淤疏浚工作是治理乡村黑臭水体的关键,然而这项工作常常面临重重困难。源汇生态环境分局充分运用“查”、“测”、“溯”、“治”的工作方法,组织多次设计论证会,积极融入各方意见。在清淤的过程中,分局以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,对复杂的局部区域采取“细致入微”的方法,将淤泥一一清洗整理干净,确保不留死角。此外,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严格遵循清理、排放、运输与安全处置全过程管理,确保淤泥得到资源化的妥善利用,或用于生态护坡,彻底清理池塘及其周边的垃圾,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。
面对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,源汇分局坚持“治水”与“管水”的有机结合,通过水体生态修复和水系连通工程的同步推进,持续改善沟塘水环境的质量。在经营坑塘时,他们设置了生态浮岛,种植了耐水植物,并通过植草砖护坡、护岸等方式提升河岸的景观效果。在部分靠近农宅的区域,松木桩的设置和太阳能曝气设备的引入,构建了一系列生态保育设施。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提升了水质,也极大提升了河岸的生态多样性和观赏性。
在源汇分局的不懈努力下,昔日的“黑臭水体”已然变身为“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”的新环境,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悄然出现在眼前。这一切都切实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向前看,源汇生态环境局未来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,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,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地方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支撑。这项努力势必让美丽的水环境成为源汇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底色。
总结来看,源汇区的生态治理工作不仅是一项环境整改治理工程,更是一场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。水美则乡村美,源汇的负责任举措为全国农村生态治理树立了榜样,也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。“治水”与“管水”的有效结合,无疑是源汇人民在生态环境保卫战中谱写的新篇章。未来的源汇,要迎来更美好的水生态环境,建设更加宜居的幸福家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